首页>> 文化场馆>> 影剧院>>正文

影剧院

由电影《铁血阳泉》想到的

  随着电影《铁血阳泉》的公映,近段时间,这部电影也被大家在一定的范围内热议着。而作为一名观众,在电影院里,我,几次被电影中的情节感动得流泪了;借电影银幕的光扭头看其他观众,见脸上有泪花闪现者不在少数。
  《铁血阳泉》由阳泉市委、阳泉市政府、山西景辰未来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,原名《中共第一城》。影片内容展现的是一段真实的历史:在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之前,人民解放军曾收复过诸多城市,但均属接管性质。1947年5月2日,晋察冀野战军在正太战役中解放了平定县阳泉镇;与此同时,为了夺取和巩固全华北,动用阳泉的煤、铁资源支援解放战争,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决定,将阳泉镇从平定县划出,建设为新型城市,同年5月4日,中共阳泉市委和阳泉市政府班子正式到任,阳泉成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。影片正是以阳泉解放、建市为背景,讲述了发生在阳泉的一系列故事,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由“破旧”走向“立新”、开始探索创建和管理人民城市经验的历史进程。据悉,这是阳泉市落实省委转型战略,讲好阳泉故事、擦亮城市名片的重要举措。
  这是一部主旋律影片,按照惯常的分类,属于红色题材电影。也就是说,阳泉市把该市所拥有的这一红色资源,经过挖掘、整理和加工,用艺术的形式,再现给了观众。而从公映后的效果来看,观众的反映是强烈的,观众所给予影片的热情,也是丰富而饱满的。
  窥一斑而知全豹。正能量艺术带给我们的,不仅仅是感官的享受,而且还应该有观念的确认与情感的升华。从《铁血阳泉》电影的成功上映,结合之前一些有关数据显示,广大群众对红色文化是有着浓厚的兴趣与迫切渴求的。山西是一个红色文化资源大省,在这片红色的黄土高原上,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八路军将帅、文化工作者,都留下了他们光辉的足迹:武乡八路军总部旧址,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,黎城黄崖洞革命纪念地,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旧址,忻口战役遗址,西河头地道战纪念馆,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,李林烈士陵园,刘胡兰纪念馆……这些红色文化,是在社会发展特殊时期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,这些特殊的文化,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,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,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  作为环保型、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,近年来,旅游业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或者私人投资者的青睐;而红色文化旅游,却以游客及参观者情感的凝聚、思想的升华,以及灵魂的净化为期盼,通过旅游或参观,使游客及参观者具有高尚的人格与正确、坚定的世界观。红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,既具有普通旅游景点的性质,又是一项政治工程,承担着育人、化人的特殊使命,游历这些地方,不仅有助于游客回顾革命先辈的道德理想和价值追求,同时也有助于构成人们对革命先辈的集体记忆。
  那么,我们对红色文化旅游景点,又该怎样去开发和管理呢?
  还以电影《铁血阳泉》为例。这部电影的成功公映,为我们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正确认识、合理开发和推介,都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。具体到阳泉市,红色文化资源便有:狮脑山百团大战遗址、阳泉市革命烈士纪念馆、八路军“一二九师”马山军事会议旧址、盂县张家垴四零惨案纪念馆、小河村评梅广场等。很显然,这些红色文化景点是相对较为分散的,因此,可采用与其它旅游景点相联合、相依托的组合方式,所谓“资源共享”,让游客在单位时间内,选定最大效率化的有效游程;再就是对红色文化景点的推介,可进行“打包”整合,结合具体项目,采用文化的、历史的、艺术的等各种方式,让其广为人知,并深入人心。
  红色文化是一个地区的形象,它对于生活在其周边的人们既有传承作用,又有凝聚作用;而红色文化自身,既有社会价值,又有经济价值,坚持红色文化、继承红色文化、弘扬红色文化,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。社会发展需要有太多的事情投入精力,但是,情感的凝聚是最能温暖人们并赋予人们无穷力量的法宝。这一点,不应该被忽视。
  总之,每一段历史都是独特的,每一段历史都是不可替代的。以前我们总是说“文化搭台,经济唱戏”,如今,在文化自信的强大感召下,我们完全有需要、也有能力让“文化搭台,文化唱戏”——电影《铁血阳泉》的成功拍摄和公映,除了让广大观众有机会享受一次艺术大餐外,提供给我们的,还应该有更为可贵的、更为深刻的思考。


广告